端午节的来历30字左右(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双枪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诗歌艺术节日之一。下面将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

屈原的传说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8年,那时的楚国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和爱国者,名叫屈原。他是楚国的大臣,曾和国王相处得很好,但后来由于背叛和误解,被贬黜到湖南的聂湖。他在那里流放了十年,他发现了大量的苦难和不幸,对祖国的忧虑和爱国之情日益加深。他开始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文学成就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巨匠之一。但是,在公元前278年端午节的那一天,他终于无法忍受流放的折磨,跳入了湖中自杀。

粽子的传说

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是关于粽子的。在平常的一天,一个农民赶路经过一座山时,看到了一个仙女,她正在哭泣。农民立刻问仙女为什么哭,仙女回答说她是为了怀念自己的亲人而哭泣的。农民深感同情,随即用米粉制作出一个象征人类的粽子,并送给仙女。仙女接过粽子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不久,仙女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并留下了有关吃粽子的传说。为了纪念这位美丽的仙女,人们便开始在端午节时制作、食用粽子,祭念这位美丽而感人的粽子仙女,表达人们对她的怀念和感激。

龙舟的传说

端午节中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龙舟竞渡,而这种竞渡的形式也是和屈原有关。据说,在屈原死后,百姓为了哀悼他,都到湖边哭泣。此时,湖中出现了许多的鲤鱼和蛟龙,似乎在为屈原送行。晋国的文学家联想到了这个传说,便把这种习俗变成了龙舟竞渡,以此来纪念屈原。继承下来的传统中,龙舟竞渡已经成为了端午节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不同地区的龙舟竞渡也会有不同的形式,但都是非常热闹和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