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的主人公(三次招贤纳士,寻找英才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

双枪
三次招贤纳士,寻找英才 |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

第一次招聘

在战乱年代,曹操称霸一方,无人可敌。然而,张飞、关羽、刘备三人联合,成为曹操的最大威胁。为了击败他们,曹操开始四处招贤纳士,寻找足以破解联盟的人才。他听说了诸葛亮的名字,便派人前往寻找。 诸葛亮得到消息后,来到曹操的大营意欲一睹其风采。然而,曹操压根不愿意见他。最终,诸葛亮只好在营外搭起草庐卧宿。三日之后,曹操发现他竟夜夜燃灯阅读,遂派人将其请进大营。

第二次招聘

时至今日,诸葛亮已成为蜀汉的丞相,但面对魏国的强军,他不得不再次招贤纳士,以寻求翻盘的可能。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在汉中的孔明阁主。 孔明阁主百忙之中,依然口若悬河,言传身教地教授经义。诸葛亮多次写信邀请孔明阁主加入蜀汉,但都未得回应。于是,他便亲赴汉中,在孔明门前候了三天三夜,终将孔明请出阁门。

第三次招聘

孔明入川三年,凭借其才华得到了众人的赞誉。然而,他的弟子马良却暴病不起,无论医治如何,一夜之间就会死去。孔明整日忧心如焚,唯有将其传授给一个贤者,才可使马良名留青史。 终于,孔明把目光锁定在了读书人李严身上。他锐意进取,纵情天下,孔明深信,这位“忠诚正直、才华横溢”的李严,可以将其传承继承下去。

结尾

无论是曹操,还是诸葛亮,都是难得的人才,可他们为什么要费尽周折,才招到英才呢?因为他们很清楚,所谓的人才,不是有一张好嘴皮子,或者会写几个复杂的词汇。人才是要有那种可以独当一面、能处变不惊的胆略能力。所以,他们不止一次“三顾茅庐”,从容沉着地等待,直到最后找到了自己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