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进一片似水年华,也许就是那么无辜地被浪所弄脏了。当初,「浪」这个词带着一股轻快的韵味,几乎每个人都会沉溺其中。但如今,「浪」成为了污浊、低俗、庸俗的代名词,大多数人都不愿去再谈论。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个浪够了也烂透了的真相!
一、浪为何会变得如此糟糕?
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过去。在过去,「浪」其实是一种用以形容生活与工作中充满了动感、活力、创造力的一种状态。无论你是在设计、创意、艺术、文化、娱乐等领域当中,只要有了「浪」,就意味着你充满了热情,具有了前进的动力和冲劲。很多经典的作品都有这种浪的意味,比如乐队 Queen 的歌曲《We Will Rock You》中的 “Yeah, we were flipping like a bunch of monkeys” 和“playing and we get wild, wild, wild” 听起来就淋漓尽致。不过,这种状态是要求人有高超的技能和才华,方才得以实现。
可是,当「浪」成为了一种时髦文化概念的时候,这个词毫无疑问开始步入了低俗化的模式。由于人们对「浪」的理解越来越浅薄,造就了一些庸俗、庸脂、缺乏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的媒体的裹挟。这就造成了很多内容都变得低俗、庸俗,迎合大众浅薄的趣味,变成了只道抢耳、不求美的东西。
二、浪的低俗化为什么如此严重呢?
其次,咱们来看看媒体的发展。在数码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媒体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便捷化,新生的媒体涌现的同时,旧有媒体的生存也受到了巨大威胁。很多媒体为了迎合明天的需求,快速实现成功,开始了血腥生死斗。于是,这群西方的小康之家绞尽脑汁地想出了这样一句话:“If it bleeds, it leads.” 这意味着如果你可以挖掘到更多争议性和血腥性的文章,那么你的稿子会更受欢迎,阅读量和关注度也就相应地上升了。
由此看来,因为低俗化的浪更容易受到这个“发布环境”的让座 ,媒体为了更受欢迎,更关注度,更高回报率,不考虑社会责任,轻视一切,形成了一种“浪文化”。这其中竞争过程中又涉及了利益瓜葛、丑恶勾当等多种领域,逐渐形成了一种浪气的文化氛围——恶意制造浪、低俗化的浪 。
三、如何避免低俗化浪文化的继续发展呢?
那么,怎样才能够避免低俗化浪文化的继续发展呢?看起来这个问题,一时间是下不去什么决定的。从大到小,从“浪够了”到“烂透了”,浪变得如此让人不能忽略,让人疲惫。首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变,以及尝试不这么浪:
(一)媒体:媒体应该有社会责任感,不能仅仅为了商业利益而不顾社会道德,应该注重社会、民族文化的底线,培养大众的良好习惯,拒绝制造低俗、恶心、庸俗的环境。
(二)个体:个体应该注重自身的价值观、人生经验和生活品位,保持良好的情操、道德和审美观,不追求恶俗、庸俗和低俗,而应该热爱生活、尊重他人、保持正直。
(三)为人民服务,浪够了的我们应该回归生活,尽可能拥抱更多的家庭时光,通过开放心态去将更多的良好品质注入生活当中,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过度热衷浪文化,积极探索新的生活方式”。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审视那个“浪”的概念,变得更加理性。浪够了,我们可以拥抱更多的生活乐趣,满怀希望地迎接未来。在此,愿我们能一起创造一个更加清新自然、无污染的文化环境,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