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古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们,用他们优美的词藻,抒发了对月圆人圆的思念和祝福。下面,我们就来一探古人如何用诗歌来歌颂中秋佳节。
第一段:离思别调,唯切切雁来声
首先,就要说到唐代大词人李白的《静夜思》了。这首诗选散文赋体,开宗明义的写下了那宁静的深夜和浩瀚的夜空,在最后深情挥洒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意,一度成为了中秋佳节的代表诗作。
除了李白,《长恨歌》和《天净沙·秋思》中的“三五月醉,二三更灯”的诗句也被广泛运用在各种中秋节的文化活动中。庄子的“盈缩之时,或南或北,或重或轻,或松或柏,其高则自天而下,其下则无底而穷,生物莫不自宜”,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月之盈负与人生百态的相通之处,让人在轻轻吟道中,沉醉在古人的情感世界里。
第二段:人生苦短,何不把酒言欢
其次,中秋诗歌中爱饮的主题经常被讲述。科举出身的唐代诗人杜甫也写道了中秋酒宴的场景:“华灯初放,别院西施掩䴒顶。紫极佳酿,喜传重宴纵歌声。今宵遇月妍,欢畅难开怀。倘得凌晨寝,前堦把酒还。”这首《中秋对月》描述著了唐代人的中秋晚会,情境逼真又充满快乐与共鸣,也成为了后世中秋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除了杜甫,《中秋》这首诗里面的“合家欢乐”和“纷乘兴云集”,意味着中秋也是一个团圆的好时候,而“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的情节,则描摹著青年人压抑不住的离愁别绪。这些诗句,分别在中秋晚会和少年游中成为了广为流传的诗篇。
第三段:饮茶赏月,渐知道中秋胜旧时
而在诗文里面,茶叶与月亮常常也会成为中秋的象征物。如唐代白居易的《夜泊牛渚怀李白》:“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首诗将李白的传奇性格,与月亮和崇山峻岭融合,借船夜观,惊叹李白的大气磅礴之风范。
除了白居易,《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序号五十八 后凉羌王臧熊,隐身窜逐山林,偶游至此,登临白石之峰,窥见娇妻千岁,蹤迹徘徊,念别而发,聊以赠文。”描写了一个充满幻想和美好的故事,也把月亮变作了通向梦中妻子的交口蛇筒,让人在神话中寻找自我的乐趣。
综上,中秋古诗历来都是我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深刻地反映了传统文化和绘就中华民族历史画卷的古老而代表的景象。它们不仅仅是中秋节文化的延续,更是我们在古典中寻求人文关怀与理想追求的黄金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