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不让唱国际歌了(为何国际歌成为禁区?——探究现在不让唱国际歌的原因)

双枪
为何国际歌成为禁区?——探究现在不让唱国际歌的原因

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中央发布了一个关于全国文艺工作会议的文件,其中提到了关于歌曲创作的问题:对于《国际歌》这首歌曲,应当再谱曲改词,使其既具有国际性,又具有时代性,体现社会主义精神。从此,国际歌成为了禁唱歌曲,人们不再能够在公共场合高声唱起这首红色经典。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国际歌成为禁区呢?

一、意识形态调整的背景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了一些民运、异议人士。伴随着这些人士的出现,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关注到了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思潮,其中包括美国成长起来的摇滚音乐、披头士、浪漫主义、新民权主义运动等等。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些东西被视为西方反动文化的外汇,是腐化社会风气的重要来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歌自然也难逃厄运,成为了应当被改革的歌曲之一。

二、国际歌的意义发生了变化

国际歌最初是一首为了纪念巴黎公社而写的歌曲,抒发的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生活的厌恶,对那个时代对工人的迫害和困苦的痛惜,是一个彰显阶级立场的歌曲。但是在80年代的中国,国际歌作为一首和谐的国际歌曲,通过引渡和翻唱的形式流传到了中国,成为了中国青年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领域,国际歌的地位和民歌、革命歌曲一样,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标志,而以国际歌为代表的一些文化现象,则象征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为了防止“资产阶级旧文化”的影响,使国内文化尽快回归到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国际歌成为了一种不能存在的文化符号。

三、国际歌不符合中国的政治价值取向

国际歌的创作初衷是为了纪念巴黎公社、唤起无产阶级反抗的斗志。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情况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中国的内外形式发生了变化,政治、社会、文化东西方的流通交流程度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歌的主旋律已不适合中国需要,国际歌只有为当前的时代各项工作服务才是正常的。

总之,国际歌在中国成为了禁区,受到了限制和约束,彰显了政治气息和文化标准之间的冲突。这个禁令是否应当解除,应当考虑到这首歌曲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意义,也应当考虑到歌曲本身包含的价值能否承载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