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是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第五年,全国上下积极探索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化国家的步伐不断加快。同时,国际舞台上,各大国的实力正日益强盛,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经济起步,市场渐开
1983年,我国改革开放正式进入全面试点阶段,多个省市和经济特区进行了试点探索。全国农村改革全面展开,乡村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融合。同年,我国第一家外资环保企业——美国凯斯库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关系正式得到了政府的批准,开启了中国与海外谈判的新篇章。
文化繁荣,思潮涌现
这一年,还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一年。文坛上,中国第二届三联书店青年文学奖推出,对中国文学事业的提升和激励起到了重要作用;音乐方面,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为国内外参观者开设音乐会,重回全球音乐舞台。此外,人文社科领域中学界呼吁反对形式主义的思潮也越来越高涨。
政治广场,统一渐近
1983年11月,香港《大公报》发表了一篇文号为《关怀香港前途演变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文字,用“一国两制”这个惭愧的字眼让全世界听到了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声音。四个月后,中央政府也正式发布了有关“一国两制”的政策。这一年,中国与英国和葡萄牙成功进行了香港、澳门谈判,并签署了两个重要文件和谈判结果,将中国对香港和澳门的主权进行了明确的表述,标志着中国最终得以恢复祖国领土完整。
1983年,是中国崛起棕榈新世纪赛道上的极其重要一步。一步步踏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统一进程三大关键领域成果的大国,深耕于历史的沉淀和未来的拓展中,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