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教案(乘法结合律:从简单例子到抽象推理的教学方法)

双枪
乘法结合律:从简单例子到抽象推理的教学方法 乘法结合律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三个以上数相乘时,无论按照什么次序连乘,所得到的积都是一样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意义上,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乘法结合律。本文以“从简单例子到抽象推理”的教学方法为主线,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乘法结合律。 第一部分:学习乘法结合律的必要性 在教学乘法结合律之前,我们应该先向学生介绍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概念,并解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具体、生活化的例子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 请在黑板上写下以下几道乘法题: 2×3; 1×4×5; 11×3×7。 请让学生分别算出他们的答案,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 通过分析这些乘法题,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乘法题的因数之间用了括号,有些则没有。那么,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加括号,有的时候却不需要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引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第二部分:从具体例子到抽象推理的教学方法 在学生理解了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并了解了它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可以尝试从具体例子到抽象推理的方式,深入探究乘法结合律的本质。比如: 请让学生自己列出三个自然数相乘的式子,并将它们写在纸上。然后请他们按照不同的顺序计算,看它们的积是否相同。 这个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乘法结合律,从而加深对它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可以以图示的方式来展示乘法结合律,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 在黑板上画出以下的图形,让学生按照括号内的顺序计算,然后将结果相加。 ( 2 × 3 )+( 4 × 5) 5 ×( 3 × 2 ) ( 3 × 4 )×( 2 × 5 ) 请学生比较不加括号和加括号的结果是否一致。科普部分 第三部分:乘法结合律的日常应用 在学习乘法结合律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向学生展示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例子,并进行分享,从而让学生了解到实际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理论探究中深入理解乘法结合律,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