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参数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张,民用航空领域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在这个变革中,中国民航业需要加强转型,抓住新机遇,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引下跨界拓展。
一、服务创新探索
互联网思维引领的改革浪潮,带来了诸多机遇,推动了航空业服务与管理的创新。在线值机、预订航班、飞行状态查询等便捷服务已经成为行业的标配,并获得了广泛的用户认可与好评。但的确,创新永远不会停止。
目前,中国民航网络技术与物理设施还无法满足客户在线支付、自助取票等业务处理要求。海陆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运营模式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跨界合作,加强营销渠道的线上线下融合,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二、机场数字化建设
机场是标志国家民用航空的门户,它的硬件设施和舒适贡献着直接影响客户体验的因素。建设数字机场的方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航空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正是未来中国民航领域的发展重点之一。
数字机场建设可以改善商业模式及资本结构,提高售货额并节约人力成本。可实时监控廊道,及时捕捉与处理安全隐患。还能为航空公司提供各类精细化服务,如行程提醒、订票提醒等,提升用户关注及回头率。
三、大数据助力安全
安全是每个民航行业参与者关注的核心议题。数据已经成为提高安全性能的一种可靠手段。大数据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安全评估和防范措施上。
传统的安全模式主要是以样本为基础,进行实验和验证。而采用大数据技术后,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通过分析大数据,可以实现对民航安全防范体系、机场安全管理的全面梳理。
在中国民航业中,大数据技术正逐渐渗透进入安全体系的各个环节。以南京琅琊山机场为例,机场已建立基于IT平台的安全应急快速响应系统。系统集成了保障全员安全的3D-scan感知技术、安全举报、视频监控、智能巡检等功能,每个环节都形成了一套良性的运转机制,确保客户出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总之,在互联网思维的引领下,中国民航业已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未来将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渠道创新等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核心价值,实现更好的飞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