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to学院(学前教育的核心任务: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双枪
学前教育的核心任务: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在孩子身上,“好习惯”培养是最重要的一课。好的行为和习惯是孩子时间和精力所积累的财富,也是孩子有效沟通和生活中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将针对学前幼儿的习惯培养作为主要话题,探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的方法。
一、明确正确的行为规范
学前幼儿的行为规范建立首先需要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心智发展的基础上制定行为准则,以及建立相关机制去核实孩子的行为规范。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需要及时发现并引导,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不当的行为是错误的,亦需要及时纠正和引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行为规范也需要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定。比如,学龄前幼儿是如此的好学和善于模仿,可以灌输一些简单而重要的规则,如“礼貌用语”,“诚实对待自己的行为,不诋毁他人”。
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主性
孩子的责任感决定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身行为把控的能力。要培养孩子对规则及其行为的责任感,就需要扮演一个合格的引导者,让孩子形成及时整改错误,意识到及时认错的意识。同时,在家庭中,要鼓励孩子做家务、按时完成作业等,让孩子能够越来越独立,树立并坚定孩子的自主性。家长和老师应该提前预期和预测孩子的行为反应,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和反思行为,让孩子认识到一些常规性的错误,从而理解错误造成的后果,及时进行改正。
三、创设良好的行为体验
当孩子遵守规则,认真执行任务并获得成功时,需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反馈机制,通过肯定和奖励对行为进行引导。同时,孩子也需要知道不当行为的后果,以避免再次发生。这需要家长在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进行自检,检查孩子的行为准则是否实际可行。同时,也要通过亲手示范正确的行为,加强良好的行为体验,帮助孩子形成自己内部的准则,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总之,对于学前幼儿的行为规范建立为核心话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定制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行为准则,并通过检查、评价和体验等途径,帮助孩子不断区分和形成行为准则。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主性,同时创设良好的行为体验,也都是行为规范建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只有为孩子制定实际可行的规则,并创设能够引导孩子良好行为的机制,才能让孩子在日常的成长过程中逐渐树立并养成自己的行为准则,降低不当和强制性的行为,促进健康、快乐和全面的成长。